内容导读 :春运叠加后疫情出行需求,道路客运行业复苏了吗?走访了成都四家汽车客运站,关于场站运营思考和经营转型,我们进行了如下观察。
早上九点半,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成都东站的旅客,人流聚集在斑马线上排成阵列等候过街。信号灯变绿,大队人马快步走向成都东站和旁边的汽车客运站,行李箱滑轨的声响中夹杂着来自各地的乡音。
春节越近,回家的心就越急切,车站里外人流聚集,移动的步子不得不加快些。2023年的春节,多少经历了阻隔的家庭和情感,势必要在今年来个团圆,那些宅居乏闷了太久的灵魂,也决定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候车大厅
在今年春运期间,我们走访了成都市内的四家汽车客运站。作为道路行业的观察者,也是一群真实的出行旅客,我们一起沉浸式体验了客运站的春运氛围。
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,四川省文旅厅公布2023年春节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387.59万人次,同比增长24.73%。此外,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春节假期四川旅游接待人数居全国第一位。
据团子出行票务平台数据统计,从2023年1月15日至2月3日,四川公路客运省域联网售票(线上渠道)开出汽车票186.7万张,定制客运13.9万张,其中目的地TOP5为成都、重庆、南充、绵阳和自贡,而旅客站发最高的五个车站分别是泸州客运中心站、成都东站汽车站、自贡汽车客运总站、成都北门客运站、成都茶店子客运站。
不是起点,也不是终点,但汽车站或许都是我们离家最近亦或梦想启程的地方。四川作为人口大省、旅游大省,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省,即使在高铁、航空和私家车如此便捷的今天,公路(道路)客运仍然是承载着旅客中短途的重要一程,连接中国最广大的县城和乡镇,是交通运输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经历了三年的行业低迷,春运人流高峰叠加后疫情需求释放,报复性的出行需求形成了今年春运客流井喷的态势。春节返乡探亲以及外出旅游带动的全民经济强劲复苏,让包括客运行业在内的供给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
但我们也看到,由于川内高铁线路丰富不断挤压公路客运市场规模,还有疫情缩减的运力未及时适配上春运客流需求,加上川内关停10余家客运站,四川省道路客运市场整体还难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。
传统道路客运行业,可以算是互联网阳光最后才照到地方。过去的这十年,是传统道路客运行业进入产业升级转型的加速期,联网售票、电子客票应用各地开花,客运场站智慧化建设带来更全面的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提升。
我们实地走访的几家汽车客运站的智慧化建设,也确实提升了场站的综合服务水平,给旅客带来自助式的便捷出行体验。
电子客票的应用推广,加上AI人脸识别检票闸机的应用,带来无纸化、无接触式的检票乘车体验。我们在成都东站客运站、成都北门客运站看到,越来越多的旅客习惯通过网上购票,现在可以刷身份证直接检票乘车,电子化、无纸化的系统升级,确实给乘客出行提供了便捷。当然,售票厅和站外售取票自助机前,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也有部分旅客有序现场购票。
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 站外自助售取票机
成都北门客运站 AI人脸识别检票闸机
但我们也看到,井喷的客流在检票口排成长队,待检和候车旅客混淆成拥挤的人群,相较于火车站相应的业务环节,汽车客运站还可以进一步优化,比如适当增加明显提示牌和相关工作人员引导。
此外,为了应对春运高峰客流,提升场站流通效率,部分车站实行检票闸机“只验不检”、由司机统一收票检票的模式,我们建议场站可以通过手持移动检票终端进行快速检票,从而提高车辆出站效率。
春运依然是场站运营能力的大考,智能化也不能完全解决场站运营的所有服务细节。客运作为服务行业,考验大部分都在服务旅客的细微处,可以借助智慧化工具,也需要更多用户思维的服务思考。
传统道路客运市场下滑,如何利用场站资源实现多种经营,通过充分发挥坪效收益比,从而实现多样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优化配置。
我们在先前撰文讨论过《6种“客运站”+,客运场站转型与实践》,就是在保证客运站旅客集散的基本功能前提下,基于场站及地域周边资源,开展泛流通、泛出行领域的多业态经营,形成不同特色鲜明的“客运站+特色服务”枢纽站点。
进行场站复合功能开发的关键前提,就是要释放过剩的场站资源。未来场站传统客运功能服务区面积缩减将是大的趋势,在我们这次实地走访过程中,我们也看到成都北门客运站划定了近一半的停车区域,开展新能源充电业务,对外面向网约车、私家车、环卫车提供新能源充电服务。
成都北门客运站 新能源充电
此外,发展旅游集散枢纽功能,成为当下客运站的标配,我们看到旅游咨询服务站,成为当下客运站的标配,发展旅游集散枢纽功能,除了配套的旅游线路班线配置外,如何将“运游融合”服务更加精细化,成为转型业务持久发展的考验。
成都最早进行运游融合转型是新南门车站,成都旅游集散中心(新南门车站)张靖凌曾在对外分享中谈到:“车站一旦失去班线也就预示着客运经营资源的枯竭,可以借推动运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,大力发展旅游直通车线路,丰富和补充车站现有线路资源,保持车站经营活力。”
成都旅游集散中心(新南门车站)
去年8月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《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》,探索多年的道路客运转型模式正式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。定制客运的探索发展,四川在全国算是最早开展也是目前规模靠前的省份,定制客运业务在省内的竞争也较为明显。
我们都说定制客运是传统班线客运经营模式的创新,从满足乘客需求端的服务提供更便捷、灵活和舒适的客运服务。服务落到实处还是要“以人为本”、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”,如何尽可能满足乘客需求、尊重乘客体验,成为定制客运业务市场竞争的关键。
在包括定制客运在内的场站运营服务实践中,我们也发现了客运场站服务的“微创新”。位于成都东北二环的成都北门客运站,在中环成都理工大学设置了站外服务点,站点设置在区域主要商业中心底层,就近公交、地铁,方便了周边群众就近上车。
成都北门客运站-理工大乘车点
该服务站点既是定制客运点到点运输的上下车点,也是北门客运站在成都中环东向的微型客运站,理工大候车厅同样配备了自助售取票机、安检设备等,同时在我们走访前一天就有800张左右的出票量。
作为客运行业运营能力的年终大考,春运服务也是道路运输行业作为民生基础践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。
后疫情恢复的出行需求能否给行业带来更多的信心?客运服务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建设,又能否顺时应势,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要求?道路客运行业已经发展70年之久了,但新环境下的服务提升才刚刚开始……